5123五湖四取四海红一世-Apple App Store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强化产贸协同,推动云南“辐射中心”建设

发布日期:2023-09-15

来源:5123五湖四取四海红一世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随着 2021 年 12 月中老铁路通车和2022年 1 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等 10 国生效,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又迈出关键步伐。云南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在口岸建设、“硬件”连通、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至南亚东南亚国家通航城市最多达4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现实问题:贸易商品结构低级化

伴随着外联内畅的互联互通综合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设施联通”已经不再是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的关键制约因素。然而,云南大部分口岸属边境陆路口岸,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口岸投资不足、建设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对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加上云南在海运与港口方面的短板,使云南口岸经济在与产业关联方面与广西、越南形成鲜明差距。云南对外贸易仍以初级农产品、工业品为主。如对越贸易主要为农产品的互补互贸(如火龙果、荔枝的进口,柑橘、苹果的出口),资源型优势产品的进口(如金属矿砂和木制品)和云南资源型优势工业产品的出口(如传统的化肥产品的出口,新兴的智能设备、单晶硅片的出口);而中老贸易中,出境货物主要以化工、纺织、钢铁、鲜活等为主,入境货物主要以金矿、化工、食品为主,品类单一、货值偏低。2023年上半年,全省口岸通关稳步恢复、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口岸实现进出口货运量、货值分别增长51.3%、21.8%,但相对应的是外贸进出口额同比下降12%,贸易商品低端化、贸易结构低级化现象明显。对比同期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的发展数据,说明云南对外贸易尚未融入东盟主导贸易链条,口岸的“通道能力”尚未转化为“口岸经济”效率,口岸功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发挥不足。实施产贸联动战略、构建产贸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成为新时期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难点:未来预期、战略价值与现实的矛盾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云南作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节点、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其战略意义重大。

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难点也正是源于其现实市场与未来价值的偏差与不对等。云南口岸的国际级陆海通道属性与国家级战略地位,体现的是更多的未来价值预期、安全保障与政治价值,而现实是国际的陆海大通道尚未贯通、商品贸易的繁荣主要还局限在区域级商贸市场流通,云南对外贸易尚未融入东盟主导供应链体系;加之云南口岸与周边毗邻国家的地缘政治问题、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国家政局动荡与市场安全性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云南口岸建设、战略价值的发挥、市场价值的变现,导致口岸及口岸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远期与近期的矛盾与难点。

 

 

 

 

三、总体思路:构建“一圈、两链、三协同”格局

口岸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口岸通道功能的实现、口岸对外的软硬件连通,还取决于口岸枢纽功能的发挥,口岸城市及周边的资源支撑与产业关联程度。充分利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在我国新发展阶段云南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借助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产业链重组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并融入到东南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坚持制度创新、建设开放高地、服务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周边和有效防控风险。着力加强口岸建设、提升口岸功能、提高开放水平,努力搭建国际化要素流通平台、提升与边贸合作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互动能力,通过口岸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的协同互促,以口岸功能延伸促进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形成以中国为核心、覆盖南亚和东南亚区域的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

总体上需要谋好“一圈”、聚焦“两链”、强化“三个协同”。

“一圈”:谋划布局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功能圈层,强化以昆明市为辐射源、辐射核的高端功能地位,清晰界定口岸及口岸城市的链接节点与枢纽功能要求,合理布局铁路公路延线产业功能支点,突出强化“总部、园区、口岸、储仓”的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昆明市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与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地位,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同步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两链”:以供应链与创新链为抓手,推动两链融合。面向新一轮国际化产业分工,充分调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中国技术、人才、产业链体系优势,依托云南省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逐步融入东盟贸易发展大格局,不断提升云南本地产品、本地制造在外贸产品的比重,有针对性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新的跨境商品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与相临国家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链条衔接、功能互动的产业协作关系。

“三协同”:重点强化“产贸协同”“产创协同”“产城协同”。“产贸协同”重点突出贸易牵引,以贸促产、以贸引产、以贸优产,利用好云南口岸资源与自贸区开放政策优势,不断提升云南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话语权、提升重点口岸的通道功能与枢纽连带作用,抢抓全球供应链重构机会、不断推动供应链转移、优化、重组;“产创协同”是指以创新能力建设与创新网络协同,加大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力度,推动云南占据南亚东南亚产业链高端环节,促进自身传统产业升级和资源开发效能,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链对接与转移;“产城协同”重点是指突出云南气候条件及生活环境优势,发挥云南产业后发优势,打造良好的职住生活环境形态,推动城市及园区的功能业态升级,形成高端要素聚集引力,营造出匹配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开放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都市环境。

 

 

 

 

四、主要策略:聚力推动“八大”产贸协同路径

一是以贸谋产,抢位区域高端价值,融入国际化分工。南亚东南亚国家正在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但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与以前不同,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生产,甚至转移高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个工序,国际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为云南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分担角色并与邻国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云南作为区域的辐射中心,理应代表中国参与并承接全球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努力搭建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这是云南布局产贸协同的战略基点。

二是以贸促产,创造国际贸易优势,推动供应链重构。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东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的关键区域。2009年以来,中国稳居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云南亟须利用好自身的门户窗口地位,充分发挥国际大通道的枢纽聚集能力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大力强化昆明区域性国际商贸交流中心的高端服务功能,谋划东盟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与资源配置中心等战略级项目,不断提升自身国际贸易能力、打造国际贸易高地,进一步畅通和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与重构。

三是以贸引产,着眼优势环节替代,截流国际化转移。主动适应并利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全球化分工的新特征、新需求,把握国际细分产业链转移趋势,依托云南优势资源及东盟贸易链优化调整需求,针对性承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或产业链合作,在消费电子、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出口领域建设跨境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供应链协同园、国际产贸融合示范区等平台载体,优化云南产业链布局、推动供给侧改革,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地缘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四是以贸优产,强化口岸枢纽功能,实现跨区域协同。统筹全省口岸建设与口岸城市发展,强化口岸的平台功能、打造口岸的枢纽地位、提升口岸的枢纽能力。着力推动口岸及交通沿线经济开发区、自贸区、保税区、边(跨)境合作区、境外共建园区“五区”联动,提高区域间要素整合配置能力。通过区域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区域性经济流沿着交通通道、物流供应链组织、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化发展等路径进行聚集,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培育跨境产业经济集群,系统谋划重点口岸的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空间,着力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将“通道经济”转化为“枢纽经济”,使国际口岸城市成为云南对外辐射的重要节点。

五是以贸育产,发展新型贸易形态,构建跨境电商链。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大宗商品进口服务水平。培育“加工贸易+跨境电商” “加工贸易+电子信息产业”等加工贸易ODM、OEM定制式组织生产新业态。结合保税仓、海外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链完整、功能完备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搭建集跨境电商运营、人才培训、仓储物流、外贸代理、关务咨询、金融服务、法律咨询、政策申报、创业孵化等一体化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结合云南特色中小企业集群培育,挖掘茶叶、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等本地优势资源、培育本地品牌,为本地传统企业及创新创业人群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六是以贸助产,延伸本地优势产业,丰富外向型产品。积极延伸扩展云南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稀贵金属、光电子材料,以及高原特色农业、大健康等优势产业链群,通过补链、延链、拓链,不断组织丰富云南的外向型产品,增加与东盟贸易供应链及全球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支持跨境电商创新企业及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逐步引导云南优势产业链、接入全球商贸供应链条,进而提升云南商贸资源配置与服务能力。

七是以贸强产,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共建型园区。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共同捕捉国际市场热点,深化跨国产能合作、重大工程项目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合作,通过资本导入、产业扶持、园区共建等形式,探索境外共建共管共享型产业园区或经贸合作区建设,充分整合国内产业、资金、技术资源,补充邻国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供应链国际端功能配置,探索构建利益共享机制,进行管理体制、财税分享、产业协同、政策协同等领域的集成创新,在双方深度合作中拓展新市场空间,构建更具根植性、长期发展型产业体系,实现“共赢”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向高层次迈进。

八是产贸联动,搭建高维赋能平台,加速数字化进程。全面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谋划建设国际数字化赋能服务中心,为产贸联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涵盖“产服、科服、贸服、金服、创服”的全方位服务,用数字化技术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通过技术赋能、市场赋能、金融赋能、生态赋能和组织赋能实现全产业链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云南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一以贯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省工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强化产贸协同,对当前阶段“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推进重点工业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正在成为推动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

 作者:丁伟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Baidu
sogou